All tagged 思考

我记得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发过这么一条状态“走着走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当代生活里似乎有两样很温暖的事物遗失了:结拜和书信。叹息。” 书信在通信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是古人和住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和朋友互表关怀、兼抒胸臆的主要工具,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诗信,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而结拜则是古人在一期一会的人生中遇到知音或者江湖豪杰,惺惺相惜,相见恨晚,遂发愿结为在世兄弟或姐妹,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用死亡来给他们的这段友情划定一个期限。当然在现代社会已不乏结拜的事例,至于书信,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张薄薄的明信片已经是他们书写的极限,140字的限制不知不觉地从比特世界蔓延到了原子世界。即时通讯工具用富媒体的形式增强了电子邮件相对简单的文本交流,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天涯若比邻”的宏愿;如今一对分别生活在中国和美国的情侣也能随时随地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物理空间的限制被一串由0和1构成的比特数字轻松打破…

晚上看了纪录片《The.Internet's.Own.Boy.The.Story.of.Aaron.Swartz》,中文译名为《互联网之子》。之前知道有Aaron这个人,尤其是关于他在14岁时参与制定RSS协议的事迹,但是关于Aaron的死,他的理念以及他所所做的事都是在这部纪录片中才第一次了解。  

简单地概括下纪录片里Aaron所做的事:比wikipedia更早地开发出一个知识共享编辑的网站,和他弟弟在他们家的地下室里;热衷于知识获取与版权问题,参与了RSS协议的设定,参与了知识共享协议(Common Creative)的设计和技术实现;在斯坦福就读一年后辍学创办Reddit;建立了Demand Progress组织,成功领导了反SOPA(禁止网络盗版法案)运动(几乎在外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任务),利用他开发的Python框架Web.py爬取了MIT的专业盈利数据库JSOR,旨在让所有人类的知识在公共领域实现真正的自由共享…

懂得太多的人,被心眼绊倒。 这是苏打绿一首歌中的一句话,倒不是说这句话有多么深刻,只是总是会联想起另外一种感喟:生活在一种状态里太久的人,就越难转换到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似乎两者没啥联系嘛,但是正如真理潜伏在每个谬论的身后,任何对人生的感慨都是一种对抽象的实现罢了。

做研究的人最讨厌的就是上面那种模糊不清的表述了,所以形式化地表述应该是:代价函数随着状态的持续或者是年龄的增长(看成一种自然的状态转移)在不断增长。当然增长也有好多种方式,线性增长,多项式增长,指数增长,不一而足…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对于一切流行、热门的新闻、技术、方法保持客观冷静的视角。有两个朴素的信念支持着我的判断:

1. 任何事物必有其荣衰的发展规律。盛衰无常,盛衰也有常。

2. 事物具有两面性。即使有时候当有一面的光芒过分的耀眼也决不能忽视另一个阴影面的存在…

掐指一算从13年12月18日入职百度上海研发中心以来,一晃就是四个月过去了。我算是比较幸运,进来就碰到了新项目,经历了一个产品的完整的开发流程和迭代周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的DSP产品也终于在上周上线。由于是商业产品,不像百度贴吧、文库那种用户产品有广泛的用户群,商业产品的用户群还是相对狭窄和集中的,对于我们的产品用户就是广大的广告主、代理商、销售,所以朋友们让我介绍下我的具体工作时也很尴尬,因为我说你去访问下:dsp.baidu.com 就知道了,但是普通用户根本没有权限使用这个产品,朋友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蓝色基调的登录页面。 写这篇博客的动机并不什么四个月总结,而是想写些关于今天的周会的感想。由于涉及到公司的内部业务,所以这里不细谈各种具体名称…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当一个人在追寻自己的天命时,整个世界都会合力助他实现愿望“。然而我似乎还未到达知天命的阶段,所以我暂时将”天命”理解为“dream”或者”desire”。似乎隐约中有那么种感觉,但又不是很强烈,可能究其根本仍然是自身的不懈努力而非某种天意或者外力,只不过当这种外力来的恰如其分时你会有种天助我也的美好的错觉,然后为之振奋,更加努力,期待上天更多的眷顾。 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助者天助”吧,智慧的人总是如是说…

昨天睡觉前看了3.1号的《新闻周刊》,期望着能看到些关于当日发生的昆明恶性砍人事件的报道,发现没有提及,后来一想本来就是晚上发生的案件,制作方应该还来不及整理资料进行深度报道,相信下周的节目中肯定会有涉及。新闻周刊是我从高一起一直“追”的栏目,原因很简单,高中学校每周一中午都会在每个教室里录播上周的新闻周刊,于是看新闻周刊就成了我保持了四年的习惯,到大一后半段渐渐淡出生活。同样保持的还有阅读《南方周末》,这个习惯我到一直保持至今,从阅读公共场所的南方周末到偶尔在街边报刊亭购买到现在的一年度订阅,可以说是一个读报用户的养成记吧。几乎不看网易新闻,会通过百度新闻聚合看些实时热门新闻,绝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还是从我的RSS订阅源、报纸、杂志、书籍中汲取,应该算是一种经历过互联网信息泛滥后的价值回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