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mypic.png

Aloha,我是娄琦彬,欢迎来到的我的个人网站 :-)

一句话了解我——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2015届毕业生,前Google软件工程师,现就职于Squarspace,一个步履不停的人。

自称是码农界里写诗写的最好的,文学界里拍照拍的最好的, 摄影圈里喝酒喝得最优雅的,狄俄尼索斯门徒里走过的路最长的。


他要这尘世间的上帝之国

—— 米兰·昆德拉

谈谈国家大剧院

打我得知自己将要在北京度过四个月的时间的时候,第一时间进入我脑海的事是要买票!得赶紧把那段时间内北京自己感兴趣的演出的票给买了!我在这件事上吃过不少暗亏,在上海经常因为买的晚导致低价票都售罄了,而高价票高的令我望而却步,在资金周转不太充裕的时候往往只能忍痛割爱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上海文化广场的《歌剧魅影》十周年场和东方艺术中心的赖声川的《如梦之梦》了。 所以我在各大票务网站搜罗了一遍后发现尼玛堂堂大帝都竟然没有几场适合我口味的演出,顿时觉得上海人民在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包容程度上确实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有一点可以例证:在上海无论什么形式的演出总会有剧场、剧院愿意合作,总会有一群人愿意掏腰包去看、去欣赏(说到欣赏这个词难免想到他邪恶的兄弟:附庸风雅),再小众的艺术也有其受众。

后来终于在国家大剧院的官网上看到了几场不错的演出,几番纠结下当时买了8.2的威尔第歌剧《弄臣》的票。顺便说一下(码农的强迫症又上来了),国家大剧院的网站是我见过的几个剧院网站中做的最好的一个了,虽然有些地方查询速度也很慢,但总体用户体验相当不错,而且在官网买票还能享受积分优惠,比在票务网站上买还便宜。支持现场取票,报上手机号就OK,非常的人性化。来北京后有一天中午吃完饭休息不知怎么又上去了,然后很自然地就浏览了下有没有新增加的节目,看到有场黄梅戏和云门舞集的演出,一激动几张毛爷爷就又没了。

等到8.2号第一次去大剧院看弄臣,习惯性地带了单反出门,并不是说在演出中去拍剧照,而是去演出场所附近兜兜转转拍些好玩的东西。这已经成为我长久的习惯了,去一个地方并不是说去了回来就完事了,而是要了解这个地方附近的街道、建筑、社会面貌。比如大三下期末时因为电影节经常跑上海各个影院,也因此把南京西路附近压马路式地走了个遍。因此在《陆犯焉识》书里看到几个南京西路那的地名就异常地亲切,比如梅龙镇,算是老上海人经常去吃饭的一个地儿,不知道和现在的梅龙镇广场是否是一个地点。回到话题,从一号线天安门西站出来后就望见了对面那个著名的半椭球型或者说蛋壳型建筑,更恰当地形容应该是水煮蛋外形,因为整个建筑是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原形水池中央的。

在西长安街路口“乱枪打鸟”拍了几张车流图,全是用黑白单色模式(主要受之前看的荒木经惟的摄影集影响),之后看天色尚早就绕着水煮蛋开始散步。发现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吃完饭就来着散步、慢跑、溜孩子,一派闲适的光景。不知是天气原因还是由于建筑构造特色,在水池边晚风习习,甚是凉快,想想住在这附近也是挺惬意的,没走三步我就意识到我想多了(这附近房价得多高啊!)。不知怎么水池上竟然有一群鸭子,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就感觉是一只鸭子在天安门广场上溜达的那种即视感,当然这群”异乡人“给大剧院也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和谐,你们欣赏你们的阳春白雪,俺们不懂,俺们就在外面嬉水得了。甚是可爱的景色。

北京这个城市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这里的安检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地铁安检,你别看北京地铁人山人海,但是过安检时大家非常自觉,基本都排好队接受安检,不像上海的地铁安检完全是形同虚设(我总有预感如果这样下去上海地铁迟早会出事,到时候真是血的教训了,人们似乎没有那种危机意识,以为危险总是离自己很远,但是危险一旦靠近,如果你没有做好防范,那么受伤害的就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了);还有就是公共场所的安检,像国家博物馆、故宫、国家大剧院都是非常严格的安检模式,打火机、香烟都要没收,饮料都要喝一口证明没有易燃易爆物质,像大剧院还有一个额外的要求就是不能带相机入场,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仔细想想觉得这个要求还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因为大家都是进去欣赏演出的,你一个劲地在那按快门,一来涉及制作方的版权问题,二来严重影响你身边的人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总有那么些人用着几万块的相机却不知道关闪光灯,一不小心就如“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照亮了全场。

晚上的歌剧演出非常精彩,主演男中音Leo Nucci都72高龄了,已经出演了505场歌剧,至今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令人钦佩万分!威尔第这出歌剧的音乐也真是美妙的不行,女高音的一段抒情咏叹,男高音的《女人善变》,最后一幕的四重唱,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Bravo! 尤其当乐队演奏出《女人善变》的前奏时,全场一阵唏嘘,可见这首咏叹调是有多么的广为流传和深入人心。另外有一点另外印象非常深刻地就是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调度实在厉害,像弄臣里面几幕戏的场景变化可不是一花一石的,而是整个庞大的背景建筑的变化,然而这么巨大的工程却在舞台上完美地展现出来了,令人惊叹。毕竟我在上海大剧院看过几场剧也没见到过这么巨大的背景舞台和场面调度,从这点上来看国家大剧院完胜上海大剧院。

从现场音效来看似乎和上海没多少差别,可能没受过什么音乐训练本身对音质方面的判断力不强,所以基本无差别地欣赏各种场所的音乐。不过这次有种感觉是定音鼓的声音不知怎么很弱,好像由于在乐池后部是不是被消音了不得而知。仅此而已。

这次演出完都十点三十了,怕错过地铁急急忙忙就走了,来不及拍下夜幕下的大剧院和长安街,下次去的时候可以弥补下遗憾。不过去地铁站的路上偶一抬头看到一路牌,上面说着中宣部就在旁边,心想,原来“有关部门”就在我附近啊!

万泉庄——致Y

代价函数在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