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说明:这是复旦大学龚金平老师在10年写的很有意思的一封信,我在浏览《中外电影比较研究》课的课件时发现这个文件的,觉得挺好玩的,于是就转载过来了。能从一封信中管中窥豹看出很多东西~~
各位考生:
欢迎选修本人开设的电影课程,为了节约您的宝贵时间,现将本人的电影课程作一简单介绍,并对相关问题作一粗略回答。
《影视剧艺术》:主要讲授电影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影语言(用光、色彩、构图、剪辑、镜头运动等)、电影流派和电影鉴赏的基本方法,另将挑选大陆、香港、美国、日本的代表性导演、电影类型、电影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或介绍。(电影观摩至少一次,大约两次)
《当代电影美学》:会涉及一些电影美学的问题,如电影叙述学、观影的心理机制、电影与精神分析学、电影鉴赏与相关社会理论,并将重点讲授三位电影导演的作品:王家卫、希区柯克、库布里克。(电影观摩至少一次,大约两次)
《中外电影比较研究》:试图从一个更加宏观和开放的视野比较中国与西方(也会涉及日本、韩国、巴西)的一些电影,涉及的影片类型和数量都很多,主要包括战争片、灾难片、动画片、传记片、公路片(道路电影)等。(电影观摩至少两次,另需考生自己观摩至少十部电影)
接下来就考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以Q&A的形式作答:
Q:三门课程是不是有不同的选修门槛?
A:课程设置时有这个打算,大致是《影视剧艺术》是入门课程,《中外电影比较研究》要求最高。后来考虑到大多数考生只选修一门电影课,本人已对课程内容作了调整,各位考生选修任何一门课都不会有接受障碍,而且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中外电影比较研究》是研讨型课程,喜欢独自沉思的考生不推荐选修,对电影零基础也不推荐)。
Q:三门课程中有否有重复内容?
A:《影视剧艺术》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内容几乎不重复。《中外电影比较研究》有少量内容(不超过10%)与另外两门课重合(主要是具体影片分析)。因此,有兴趣者可以兼修《影视剧艺术》和《当代电影美学》,但不可再选修《中外电影比较研究》,反之亦然。
为了做到公开透明,现将《中外电影比较研究》中与另外两门课程重合的内容作一具体说明(可能有疏漏,同一部电影在不同课程中讲解角度可能不一样):
《辛德勒的名单》、《末代皇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视剧艺术》)
《朗读者》、《泰坦尼克号》、《全金属外壳》、公路片的特征描述(《当代电影美学》)
如果执意要兼修《中外电影比较研究》与另外的课,请在本人讲到重合内容时不要流露出鄙夷的神情,也不要埋头做高数,而应像第一次听到般若有所思。
Q:作为一名优秀青年,怎么会容忍出现重合的内容?
A:嗯,是成长中的优秀青年。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难免在几门课程中偶尔相互借用。此外,由于有些电影实在太优秀或太具有代表性,在讲电影鉴赏、电影结构、电影导演、电影类型时不涉及显得不专业,同样会让人鄙视。
Q:三门课程的内容是否系原创?
A:只能说原创比例相当高,大概占到80%左右,这些内容主要是本人以前的研究成果(博士毕业论文、已发表或待发表的研究论文、影评),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本人开设的讲座的内容),或专门为了课程需要而从事的研究,部分课程内容已经撰写了论文并已发表(另有部分内容准备总结成论文)。
其余非原创的部分有些是概念(如景别)或理论性的论述,需要引经据典(引用的理论部分一般都注明了出处),还参考了其它研究者的研究专著、研究论文(一般注明出处)。另外,对一些电影进行分析时(尤其是《中外电影比较研究》涉及电影数量太多),部分观点或论述参考网上的一些影评或资料进行了重新编辑与梳理(这些内容一般没有注明出处)。
Q:是否点名?平时是否有作业?
A:教务处有规定,以后的分数要标明平时成绩,所以不承诺不点名。
平时会有一些课堂讨论或提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有小影评。《中外电影比较研究》会有比较多的讨论。
Q:考试形式如何?给分是否厚道?
A:应广大考要求,准备全部改成开卷考试。可能是当场观摩一至两个短片,然后写影评。具体操作方法还在探索中。
给分还算厚道,A的名额是一定会用满的。
Q:我的社会工作很多,还是班上的领导干部,可不可以不来听课,只看看课程的文本文档?
A:如果实在日理万机,也不强求来听课,但在工作不忙的时候还是可以来坐坐。文本文档仅仅是为避免考生花大量时间记笔记而准备的,里面没有图片、电影片段,部分引文怕引起考生的困惑删掉了,另外一些内容怕浪费考生的打印费也删掉了。因此,只看文本文档将会错过相当多的电影分析,这些分析可能是男青年最得意的部分,也可能是课程最有价值的地方。
Q:我是一名理科青年,平时只关心海明码、二进制码和拓扑数学,选修电影课会不会相较于文科青年更吃亏?
A:似乎没有这个规律。文科考生可能文采更好,知识面可能更广,但有时也容易偏题,抓不住问题的核心,甚至答题时漫无边际,往往不如理科考生简明扼要,对题目的要求理解得更准确。
Q:我很喜欢电影,决定每次都来上课,每次都坐第一排,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是不是一定能拿A?
A:这个不好保证。前面已经说了,考试时没有填空题,也没有名词解释,机械背诵的东西不多,主要看听课之后的理解和总结,可能要考察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但有这种态度的话,成绩应该也不会差,毕竟考试内容还是与上课有关。
Q:我是一名良家少年(少女),据说有些电影口味比较重,会不会和我的道德观念产生冲突,影响我的健康成长?
A:部分电影确实口味比较重,没办法,不到极致不是艺术。现将重口味的电影作一说明:
《影视剧艺术》:部分香港黑帮片中有暴力镜头、部分中国“文革”题材的电影中亦有暴力镜头。不喜勿选。
《当代电影美学》:可能会分析《朗读者》(2008)、《色·戒》(2007,导演李安)、《美国美人》(1999)、《发条橙》(1971)、《精神病患者》(1960,导演希区柯克)等影片。不喜勿选。
《中外电影比较研究》:会涉及到犹太大屠杀题材电影和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部分镜头令人发指。不喜勿选。
P.S. 选修本人课程的考生都是良家少年(少女)。
PP.S.本人也曾是良家少年。
Q:作为一名今后准备研究PSPICE并从事RC有源滤波器设计的理科青年,选修这种电影课有什么用?
A:@#¥%……&××&%%#@¥¥%……&&%¥×#@¥
(电影里有全部的人生,电影里有全部的情感)
(以上解释仅针对2010年秋季以来的课程内容,此后将随本人兴趣、考生反馈和电影界的最新动态而对课程内容作适当调整,恕不另行通知。本信的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部分内容与现行法律、校纪校规有冲突的话则以现行法律、校纪校规为准。)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龚金平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