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太多的人,被心眼绊倒。 这是苏打绿一首歌中的一句话,倒不是说这句话有多么深刻,只是总是会联想起另外一种感喟:生活在一种状态里太久的人,就越难转换到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似乎两者没啥联系嘛,但是正如真理潜伏在每个谬论的身后,任何对人生的感慨都是一种对抽象的实现罢了。

做研究的人最讨厌的就是上面那种模糊不清的表述了,所以形式化地表述应该是:代价函数随着状态的持续或者是年龄的增长(看成一种自然的状态转移)在不断增长。当然增长也有好多种方式,线性增长,多项式增长,指数增长,不一而足…

这篇文章从我2014.6.20从百度离职以来已经拖了20天了,足见我的拖延症已病入膏肓。本来打算今晨起来看德国打巴西的球赛,结果睡前忘了把手机取消静音没听到闹铃等到自然醒已经4:40了,一看比分就震惊了,完全就是微信表情包里那个震惊的表情,连忙发微信给罗2没回我估计这家伙已经洗洗睡了,赶紧倒头继续睡。

可是北京的天亮的早,窗外已是明亮如昼,睡意就像巴西的战斗力和求胜欲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脑子又停不下来,不断地在那里翻箱倒柜想人想事,索性起床打开电脑开始码字,把这篇实习感想给写出来,不负半年时光。

一般我向人介绍我在百度的工作有三种方式:对于像我老爸老妈这样的人,我就简单粗暴地用三个字概括“玩电脑”;对于一般的不懂技术但知道百度的人,我依然用三个字概括“写代码”(用码农高傲的自嘲方式);对于和我一样懂技术搞IT搞CS的人,我会说我在百度是做“前端工程师”…

飞蛾因为火焰的温暖坠入睡眠

斗转星移藏不住领路的北辰

镶嵌在猫眼上的绿宝石,海牛也

破涕为

活在夏天想着春天,用将来时饮下

一杯橡树汁

单行道微笑地拒绝拓宽,不要

强拆了向阳花的恒河

缪斯睡在她的发梢和睫毛,背影却是

南瓜车里的塞壬

我们就住在废墟里吧

茹毛饮血

把岩壁吻成另一部史记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对于一切流行、热门的新闻、技术、方法保持客观冷静的视角。有两个朴素的信念支持着我的判断:

1. 任何事物必有其荣衰的发展规律。盛衰无常,盛衰也有常。

2. 事物具有两面性。即使有时候当有一面的光芒过分的耀眼也决不能忽视另一个阴影面的存在…

Tired of being damn Tired of thinking all day long

Being similar is good, but being the same is horrible

Freedom, I konw it, I love it, I cant't afford it

Long way to go, long night to sleep…

我还以为是你

当我从人流中瞥见那个,在街角数草莓的姑娘

粉色的衬衣忽高忽低

正如你的酒量和脾气

我数着她飘扬的头发,问她昨夜的月光可曾临幸

让雄鹰休息一下吧

他已经飞得太久

春天早已被他甩在了身后

离开故乡,他再也没有回过头

他的双目充血,昼夜不歇

太阳穴在月光下如黄河奔涌

尝试一口气写完一篇千字文。就像好多人在朋友圈里玩的那个一口气打8的游戏一样。 不寻常的一天。 早上体系结构实验Deadline,完全没头绪,九点半约好了同学一起去闵大荒面试。托罗2和顾神的福“搞定”实验,飞速骑车去地铁站,赶上正要发车的地铁。

2号线转1号线再转5线再打的,这学期第二次这么蛋疼地为了一件事而这么全上海的奔波。到微软时间略早,牙神说腹饥,打电话给Nancy,Nancy却说让我们自己去外面找吃的。所幸我对MS上海这边轻车熟路,带着小伙伴们直奔一楼食堂,办了张临时卡,三个人美美地吃了顿中西餐…

掐指一算从13年12月18日入职百度上海研发中心以来,一晃就是四个月过去了。我算是比较幸运,进来就碰到了新项目,经历了一个产品的完整的开发流程和迭代周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的DSP产品也终于在上周上线。由于是商业产品,不像百度贴吧、文库那种用户产品有广泛的用户群,商业产品的用户群还是相对狭窄和集中的,对于我们的产品用户就是广大的广告主、代理商、销售,所以朋友们让我介绍下我的具体工作时也很尴尬,因为我说你去访问下:dsp.baidu.com 就知道了,但是普通用户根本没有权限使用这个产品,朋友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蓝色基调的登录页面。 写这篇博客的动机并不什么四个月总结,而是想写些关于今天的周会的感想。由于涉及到公司的内部业务,所以这里不细谈各种具体名称…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当一个人在追寻自己的天命时,整个世界都会合力助他实现愿望“。然而我似乎还未到达知天命的阶段,所以我暂时将”天命”理解为“dream”或者”desire”。似乎隐约中有那么种感觉,但又不是很强烈,可能究其根本仍然是自身的不懈努力而非某种天意或者外力,只不过当这种外力来的恰如其分时你会有种天助我也的美好的错觉,然后为之振奋,更加努力,期待上天更多的眷顾。 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助者天助”吧,智慧的人总是如是说…

赫拉克里斯坐在石头上时时常会想 自己能否与沉默抗衡

时间赐予了沉默无穷的力量

正如黑夜于朝阳,那喷薄而出的原始之力

让人惊艳,为之起舞,为之四顾…

一块黑石爱上了一块红石 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至少她是这么理解的

毕竟其他石头是这么议论的

黑石住在城墙角下

清晨和远方的鸟儿聊聊北方

黄昏凝视城墙上的红石

钟声四溢,炊烟四起…

下午找黄博写莙政项目申请的推荐信,刚好他们实验室请了吴立德教授回来上课。吴老是复旦大学的首席教授,已经77岁了,但身体矍铄笑脸盈盈。教室里坐满了现在已经都是教授、副教授的他当年的学生,坐我旁边的竟然是从eBay翘班过来的研究员。吴老洋洋洒洒地在四块黑板上工整地写满了各种概率分布的证明与应用,结束时微笑地说不好意思又超时了。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让我感动不已,这才是我魂牵梦萦的大学啊,对知识的渴望与孜孜不倦地追求,享受着智力的极度愉悦感。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希望多年以后的自己想起今天这段经历依然会回味无穷,不负时光之恩。

昨天睡觉前看了3.1号的《新闻周刊》,期望着能看到些关于当日发生的昆明恶性砍人事件的报道,发现没有提及,后来一想本来就是晚上发生的案件,制作方应该还来不及整理资料进行深度报道,相信下周的节目中肯定会有涉及。新闻周刊是我从高一起一直“追”的栏目,原因很简单,高中学校每周一中午都会在每个教室里录播上周的新闻周刊,于是看新闻周刊就成了我保持了四年的习惯,到大一后半段渐渐淡出生活。同样保持的还有阅读《南方周末》,这个习惯我到一直保持至今,从阅读公共场所的南方周末到偶尔在街边报刊亭购买到现在的一年度订阅,可以说是一个读报用户的养成记吧。几乎不看网易新闻,会通过百度新闻聚合看些实时热门新闻,绝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还是从我的RSS订阅源、报纸、杂志、书籍中汲取,应该算是一种经历过互联网信息泛滥后的价值回归吧…

简单并不意味着欠缺或低劣,也不意味着不注重装饰或者完全赤裸裸。而是说装饰应该紧密贴近设计本身,任何无关的要素都应该予以剔除。 By Paul Jacques Grillo 三种用户:1)专家型用户愿意探索你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会给你剔除各种改进建议。占少数。  2)随意型用户有兴趣使用更高级和复杂的产品,但却不愿意接触全新的东西——要想让他们认可新功能,那么新功能必须足够简单。  3) 最大的一个用户群体是主流用户。他们会掌握一些重要功能的使用方法,但永远不会产生学会所以功能的想法。口头禅是:“我的手机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就行了。”大多数人属于这一类。 为主流用户而设计。有时候,最好对专家型用户视而不见。 1. 主流用户最感兴趣的是立即把工作做完,专家则喜欢首先设定自己的偏好。 2. 主流用户认为容易操控最有价值,专家则在乎操控得是不是很精确。 3. 主流用户想得到靠谱的结果,专家则希望看到完美的结果。 4. 主流用户害怕弄坏什么,专家则有拆解一切刨根问底的冲动。 5. 主流用户觉得只有合适就行了,专家则想着必须精确匹配。 6. 主流用户想看到示例和故事,专家想看的则是原理…